未命名
儘管買票之初,早早知道劇情有關失智症的老夫老妻,穿插年輕時的熱戀與老年發病後的遺忘,但不知為何一直沒把面具這事放在心上,甚至看到劇照也不疑有他,只注意到全劇無對白,全靠肢體詮釋。儘管看不見演員的表情,但透過肢體與音樂的配合,很多時候彷彿像觀看日本能劇般,任由觀眾在自己心裡把如出一轍的面具,想像成各自的姿態。看完只覺得有關老年夫妻的相處與病痛,加雜著親情的主題,根本完全打在本人的哭點上,演員謝幕時,眼睛還是充斥著淚水,更別提整場演出都小心翼翼地避免吸鼻子的聲音太大聲,打擾附近觀眾。如果還沒買票的朋友,真的可以考慮後面兩天找一天去觀賞,雖然中山堂真不是個看演出的好地方...

以下有劇情雷,若不在意再往下看。

裡面大量的音樂與音效,把整場理應安靜的演出,配上演員誇張的肢體表現,反倒顯得活潑靈巧;甚至明明是在鋪老太太漸漸失智的表現,還是富藏讓觀眾一笑的幽默與輕巧,可說是用輕鬆的方式講述一個簡單又催淚的故事。特愛裡面設定會拉小提琴的老太太,從一開始跟老先生用音樂地互別苗頭,到症狀逐漸嚴重,甚至連琴也拉不好的哪刻,本來是現場拉得荒腔走板,暗地疊上走調的大提琴音效,接著引出因病認不出老先生的驚慌恐懼,一氣呵成到讓大提琴聲不只是音樂演奏,更負擔起角色的心境傳遞。這樣的配合也出現在最後老夫妻的深情相抱,一個轉身只見老太太手上拿著掉線的琴弓,不斷拉著自己記憶裡的大提琴樂曲...至此催淚指數百分百。

也因為演員有面具遮蓋,加上誇張的假髮搭配,可以由不同人擔任同一角色(甚至男生扮女生),在不同人物上下場轉移這部分,感覺得到劇團的苦心,導致沒作事前功課的本人,直到謝幕才知道演員只有三名(一直以為有四名,只有一位是女生)。不過辯識演員誰是誰,並不是本劇重點,就專心在劇情上就好。

因為沒有台詞作加強,所以在演員間的互動,與角色的習慣,或是過去與現在的相似,都看得出不少細節兼顧得很好。例如老先生遇到送貨員,想簽名卻拿到隻沒水的筆,使盡方式讓筆有水可寫,誇張的肢體與不懈的精神,除了當下贏得觀眾哄笑外,當劇情回到老夫妻相遇要電話的過去,年輕人也遇上沒水的筆,處理方式跟先前一模一樣(只是更年輕靈活),儘管沒明講,但透過這樣的方式拉近了角色過去與現在的呼應。這樣的相呼應其實不只一次(像老太太買紅毛衣給兒子,小時候也這樣送過;或是老先生每逢著作出版就把書珍愛的放在架上,再佇在一旁望著),除了有喜感上的安排,也強化角色各自的個性。而且並不讓人生膩,同樣技巧反倒用得讓人覺得剛剛好。

儘管這是劇團2010年成立後的第一部作品,但加上今晚的演出,已經到過18個國家,總共上演過161次。看得出來演員在肢體詮釋的倒位,不管是老先生特意噘臀駝背的姿勢,還是幾個串場配角特有的肢體習慣,甚至老太太發病演進的過程也演得十分貼切。如果說謝幕最讓人驚訝的一件事,就是三位演員看來都十分年輕。劇本好,演員好,燈光音效也配合得很棒(全劇的配樂音樂都是請人因劇情量身打造的原創作品),儘管是簡單的故事就能看出劇團人員的用心。

十分推薦的作品。

arrow
arrow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