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_fafr51602620_0004
稍微有留意各大影展的人,很難忽略這部。但也因為高度觀注,反而不那麼"敢"觀看此片。在網路上看完別人的心得文後改觀,趁空檔看完,但也因先被別人雷完,在緩慢地壓迫感下沒驚喜的看完。只能說想去看的電影最好維持一無所知,預先知道任何細節只是破壞自己的專注與看電影的思考,所以整片都在思考安樂死的問題,直到後續再看了別人的心得文才稍微逼出了些眼淚。

對於電影(特別是劇情片)還是別太鐵齒,以為自己不會去看,預先知道了劇情只是壞了之後與電影實際接觸的胃口。(所以我寫了兩段的廢言就是為了阻止有人不小心看到內容,真格用心良苦)

當然一定要提演員都演得好,看到伊莎貝雨蓓演出女兒一角有意外的驚喜(但後來知道導演亦導過鋼琴教師後就某程度的理解了),且導演取鏡的規畫與掌握故事的節奏都讓人為劇情的走向揪心(數次看著老人背影緩緩走向鏡頭外,都不由得在心裡大喊走快點,我要看到底發生什麼事),很討厭也很真實。雖然有衝突,夫妻間老人與外人間,但仍是維持在平淡的節奏上,冷不防的將真實直陳,也是踩著不溫不火的方式呈現。真實就是最好的催化劑。

生老病死,社會與學校家庭花了大多數的資源在生(活)的事情打轉,卻常忘記死亡病痛年老亦是生的一環,設施硬體缺少這方面的體現,後天的教育心理也極少在此著墨,多數大眾就像赤身在鯊魚群中盲目的樂天潛水者般,以為自己能全身而退,每每在大難臨頭時才發現自己一無所知,沒有任何準備地迎上痛擊,無從將傷害降至最低,也無從在傷害後重新站起。人其實是比想像中脆弱很多地。看不少人提到導演過於冷酷的剖析現實手法,我倒覺得導演很仁慈的在幫觀眾打預防針,就像對小孩念茲在茲的燙傷五步驟:沖脫泡蓋送(似乎有一說這五步驟有誤,但幼時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事前絮叨總好過真遭遇嚴重燙傷來得腦袋空白的好,還是有人以為不知道如何處理燙傷就不會有機會被燙到?

以電影為師似乎說來太過冠冕堂皇,一點也不有趣,但真實是不論你喜歡或討厭都得面對的生活。

又其實我也沒多打到內容嘛~前面的防雷頁真是多此一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nmj 的頭像
    unmj

    生活的每一天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