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_000321
因為時間允許,所以提前報名了此次台北電影節的焦點對談,雖然跟電影業界不熟(我只是單純的觀眾啊-了不起口味冷門),但聽聽台陸兩邊的監製談談大陸市場的盛況,與當下如何掌握華語市場的切入角度很有趣。不過可能是我個人疏漏,整場聽完覺得陸方給得出路很明確(不管正確性如何)-專才合作,落實電影工業制度,藝術電影放到網路媒體播放,台方倒是說得理想,但並未有明確指點。該說是兩人個性不同,或是所圖不同呢?

這次試著用window phone手機內建的筆記功能(office軟體)作記錄。除了文字輸入外,可以在同一畫面直接錄音/拍照攝影(或選擇圖檔),其它格式選擇沒用過,但若是文字檔OK其實是可以搭配適合的照片直接mail發送,算是功能齊全的即時文書撰寫介面。可惜我忘記了痞客邦直接發表在部落格的信箱為何,否則可以測試夾帶多張照片的文字檔能否順利直接發表。本想幫wp手機說說好話(畢竟開始使用它後,老是在跟身旁的人作負面宣傳),改寄回自己信箱卻發現附加的筆記檔案無法開啟(筆電內建的陽春office系統說,要開啟此檔必須購買完整版...),雖然信件還是可以看到完整文字檔,但現場照片可是在附加檔案裡。也因當初是在筆記功能裡選擇拍照,拍下的照片並不會存在手機裡,而是跟著文件檔跑。後來試著登入skydrive的文件區,圖片依然不能獨立下載(但可以複製貼上部落格的發表文章內文區),便利性小小打了折扣。或者我該去認真找找痞客邦的信箱,直接發布到部落格,看看夾帶圖檔的內文格式是否會跑掉。

碎念很多的前文,以下是整理過的聽講稿,若有出入一定是本人的錯。畢竟中打怎麼快也不比不上說話速度,更何況並未逐字打,而是邊整理濃縮(應個人喜好)邊記錄。

時間:2013年7月3日 pm 13:00- pm 15:00
地點:西門紅樓2樓劇場
主持人:胡幼鳳(以下簡稱胡)-台北電影節總監
與談講師:電影名監製/教授 焦雄屏(以下簡稱焦)
     知名電影導演/監製 黃建新(以下簡稱黃) 

胡:(對談開始前,先介紹兩位監製的背景)黃建新,大陸第五代導演,後參與海峽兩邊的監製,也擔負起好萊塢與大陸間的合作橋樑。焦雄屏,監製與影評人身分。兩位都可說是從藝術電影出發,踏入商業電影市場。對華語市場的變化與趨勢,不知如何看法?

黃:今年6/15陸電影票房上半年突破一百億。按比例成長的確會照預期成為全世界第一(極可能比預期更快)。青年導演創新票房紀錄。但出現兩極現象,大賺之餘亦有大賠的作品。『改朝換代』-年輕人認清自己不足(現實生活),反映在電影作品上,這正是與前代不同之處。陸港台正是合作的好機會,不容錯過。

焦:近十年華語電影變化萬千。2003陸電影跌入谷底,但隨即政府入主提升產業。百年來北美(含加拿大)電影產值一百億,獨佔鰲頭,第二到十名加總仍比不過。但陸開啟新的局面,有機會打破這多年的平衡。大片的英雄主義比不過小片的貼近生活,也可思考明星光環對電影的號召不再。現況可說是無章法-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中國電影換代中,新的觀眾群興起。網路時代的網民,炒作得宜就有賣座的可能。但也可能擾亂觀影品味。台灣亦同:原本以台北做主要觀點的角度,但近幾年區域性的電影熱賣,台北失去對全台掌握,反映在南北票房的差異。以整個華語圈來看,電影市場多分兩種;民粹(地區性)與大華語圈兩種,壁壘分明。

胡:不論好壞,大陸電影產業資金與科技到位。黃曾云,藝術電影應退出院線市場。

黃:全世界對藝術電影的需求逐漸縮減。各國因應開設專播藝術片影院,大陸也曾發展過,但在地產暴漲後逐漸倒閉,收支無法平衡。曾與友人合作試圖將藝術片在大戲院上映,雖有不同觀眾群買票進場,但無法感知也破壞原收視群觀影品質(邊吃爆米花覺得看不懂,其它人也被爆米花的聲音干擾),後不了了之。在大電視流行之際,少了其他人影響,在家看更好。藝術片不似商業片需要多人同看,渲染情感。院線越走消費路線,『商業電影越像遊戲廳』。藝術電影在個人螢幕觀看無損個人感受。但需建立完善制度,版權收費,在網路點擊達多少可做為收益。藝術與商業電影並不對立,情感宣洩與大眾娛樂皆需要。兩邊不是敵人而是朋友。

焦:現今美國藝術電影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世界市場銳減。陸試圖用網路點擊轉換為收視計算。現今藝術電影取得較之前容易,網路逐漸取代劇場效果。電影節逐漸被紅毯轉移注意力,而非之前為藝術片的下遊。若藝術電影要轉換播放方式,成本勢必得更加計較。

胡:台北電影節作品多元不對立,不管藝術或商業我們都有。陸市場迷信大片,但失戀33天開啟小片賣座趨勢,台新導演在小成本作品能否有優勢?

黃:陸熱錢多,不似台資金籌措難。導致陸電影博弈性高昇。但資本掛帥,造成先投大錢搶人搶製片,經濟對創作產生影響。商業片滿足年輕族群對聲光刺激的需求。美國片高技術打垮全球影業,但也加速陸電影院增加更新,強勢入境並非完全不好,大片也養成觀眾進電影院的習慣。現象電影雖能以小博大,但抵不過好萊塢高聲光。這時很容易熱錢直接買好萊塢電影,而不是扶持在地新人崛起。

焦:美集資導向,每次潰敗時都以高科技轉換劣勢。對上陸的胃口,同樣追求科技本位。影院設備更新快。影院通路併購後不能只思考華語片,而是全世界。台電影文化在陸產生效應,特別是演員。兩者的電影風格不同,陸重口味,台走小清新,夾在商業與非主流間,偏女性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著重儒家親情。如"逆光飛翔"。雖很多人覺得台電影富創作力,但我不覺得(這部分本人也暗讚),但新生代演員有其價值,清口味夾雜論理在陸有一襲之地,又有政府資金有助其他資金挹注。

胡:趙薇新作算受台小清新影響的重口味。兩岸電影差異?

黃:簡繁體文字差異外,價值觀其實各異。合作早期多為歷史體材,後以寓言體(架空)為主,目前『接地氣』更生活面的電影則沒有。以這部分來說,各做各的比較適合。例如杜琪峰新作『毒戰』雖然是杜擅長的類型電影,但拿到大陸拍攝就有侷限。需找能通行世界的體材。類型分別需清楚,才不失基本觀眾群。取專才做合作,視電影為工業(技術)合作。工業制度(個人位置各負其責)完善了,投資方放心才能持續合作,人才聚合。

胡:台電影工作者需具備?(因為時間不夠,請焦跳過前題,直接回答此題)

焦:中港台原同脈絡,後分開。台逐漸在商業系統瓦解,走個人化,情緒情感,與大環境無關。陸則偏大環境。李安的臥虎藏龍,張藝謀的無極接之。三地區拍的重點不同。台導演可持續走地區民粹路線,或華語片市場的共通性。但導演監製需留意制度的完整性。2018年陸市場預期產值會超過美,需早日掌握個人專才,進入華語片市場。


後面的Q&A時間,一來手機長時間工作進入省電模式,二來本人累了。本來想問的問題,也因忙著打字沒趕上第一波舉手發問時間,本以為有機會再舉手,但時間壓力下並沒有(淚),心思都放在提問該怎麼說才好。以下內容以記憶為主。第一個觀眾問某部電影裡的華人刻板印象(此版僅大陸才有),在陸放映時有無引起風波,黃回應並無聽說,胡則答需有氣度不用時刻覺得被嘲諷(說得好!)。後來現場拱某位新導演發問,問得是兩邊監製的功能,黃回答較偏個人,會因商業片(需掐緊預算)或是藝術片而對導演有不同態度;焦回應台灣因新導演身兼數職,所以稱謂工作範疇混亂,制度有待建立。

心得
好的座談除了講者,主持人是誰格外重要。胡主持的台風完全大勝這幾年聽過的講座主持人(或沒主持人僅由口譯兼任):不會過份搶話,發言結束也能快速做小結,繼續問下一個問題,時間與對談節奏控制的很棒。完全讓人忽略時間的流逝。一定要說這場對談的缺點?就是時間太短,來個三小時多好~也因太久沒聽講座,都忘記之前給自己定下的無聊目標:每次Q&A都要提問。其實有想到問題啊~但沒舉到手...Orz

此次漏網問題:『天機:富春山居圖』在大陸創下幾億人民幣票房,但反觀台灣卻相差甚遠,兩位監製如何看待這落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