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7f5254-30d7-470d-b28e-3dc996de664a
(照片由左至右依序為:哈利(抽菸者)、史恩·康納萊、伊恩·佛萊明、卡比)

其實對007電影並沒有幾分熱愛,儘管去年適逢50週年,不少(國外)電視節目繞著龐德女郎或是電影沿革做整理分析,選台器轉到會稍微看一下但也僅只於此。前陣子跟朋友聊天時,才知道龐德電影是由小說改編,而原著裡的龐德形象其實更近似第六代龐德(由丹尼爾·拉弗頓·克雷格飾演),本就是個陰沉黑暗的傢伙,為演員擔負的罵名稍微開脫了一番。隔段時間,看到這部紀錄片,不由得躍躍欲試(也因之前看過喬治盧卡拎老師,對這類的記錄片整理深具信心)。看完的當下真覺得選對了,可惜最後一檔放映時間就在本週五下午,錯過就可惜了。

導演的說故事方式很按部就班,照著時間來。所以一開始先介紹作家-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透過影像錄音檔與遺孀的口述,大概了解作家當時對現實生活的不如意,透過寫作塑造了一個戰無不勝的男人。雖然初始點是希望塑造個平凡人,就連James Bond的名字都取自於當時閱讀的生物圖鑑的作者名,只因伊恩覺得這名字不起眼,誰知後來風靡全球。寫作當時,伊恩自己就想改編成電影,但屢次不成功。後來雖轉售版權給其它人,但買入版權的人卻因沒資金投入電影拍攝,最後另跟人合資才成功開啟龐德電影的世界。

卡比( Albert R. Broccoli)與哈利(Harry Saltzman)兩人建立的Eon Productions(正是片名Everything or Nothing的縮寫),一開始找上哥倫比亞影業投資,但對方不願意出資,後來找了United Artists才順利籌得一百萬美元開拍。電影剛開始光男主角就是個困難的選擇,哈利與卡比這兩位製作人找來沒沒無名的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在其它專業人士的合作下的確打造出賣座的龐德電影。但隨著電影賣座,拍片的過程中,卻埋下男主角與兩位製片的不合。最後史恩因此離開龐德電影,接任的男演員在當時的嬉皮風與電影裡的打殺風格中失去自己的風格。下一部片UA急著找回史恩回頭擔任007,甚至不惜提出拍一部007,之後任他拍隨便兩部的約定。而每當不同的男演員詮釋龐德時,除了得加進自己不同的風格行為外,也擔負起被觀眾與其他龐德相較的嚴苛考驗。

除了男主角更動與否都能引起的風波,電影外,製片間的不合或是版權爭奪也鬧得沸沸揚揚。伊恩先前曾跟別人一同討論著作,最後雖沒成功出版,但當龐德電影走紅後,作者在新作裡寫入之前討論的劇情,結果改編成電影拍攝時,對方一狀告上法院。伊恩敗訴,對方因此獲得此作的電影拍攝權。甚至在作者過世後,版權的問題也並未因此結束。兩位製片因擔心對方另拍的電影破壞整個系列作的風格,只好拉對方一起合作,但電影結束後,該劇的改編權仍握在對方手裡,只是將問題往後延滯,無法解決。此外兩位製片因龐德的後繼人選起了爭執,埋下交情破裂的開端。致使後來其中一人面臨破產得出售股權時,不肯轉售給對方的窘境。雖然由其長期合作的UA接手,但原先單純由兩位製片合作的局面不再。而龐德電影還得面對冷戰結束後的現代社會。

雖然只是純在介紹中間的歷史,但導演很仔細的剪了不少電影中的畫面作劇情交代,雖然因自己跟作品不熟,少了些許懂門道的樂趣,但中間牽扯的人情冷暖糾葛,還是讓人印象深刻。此外除了第一代的龐德並未再次現身,其它代的龐德們相隔多年,又回到大螢幕上侃侃而談當時接演的趣事,或是心路歷程,仍讓本片值得一看。

雖不知道龐德系列還會不會繼續走上五十年,但開始時的努力與堅持,多年後看來十分珍貴與美好。

 

註:可參考中文維基裡對各代龐德的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