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年展撤展後,北美館又推出怎樣的作品?在此好奇下,週六晚上前往一探究竟(註)。

照慣例從三樓開始逛起:

叛離異象:後臺北畫派 3A+3C
其實我還真不知道所謂畫派的成員、創立目標為何,但共有八位藝術家同展出,每兩三幅作品就換下一個藝術家展現,繞完一圈,大概就能知道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作品有哪些。也算聯展的樂趣(?)

李鳴鵰攝影回顧展  3B
看著黑白照片到彩色相片的龐大攝影作品。儘管不知道攝影史中李鳴鵰的地位(看簡介似乎大有來頭?),但透過鏡頭紀錄現今早已消逝的景物服裝,還是讓人在黑白照前多所駐留。得承認比起風景照,更愛的是人物攝影。照片中人物的眼神、姿態,永遠駐留在相紙上。展中的泳裝美女還是當時廣邀風場女子才能拍攝,也算略窺50年代保守民情下藝術的變通之道。

25年典藏精粹 2A~2B
每次看北美館的典藏展都有點跟老朋友打招呼的感覺(自以為)。『似曾相見』、『又見面了』這種OS,隨著眼熟的作品,似乎都能回到當時個展的盛大畫面,這些能獨當一面大家的作品,濃縮在有限的空間裡一次看完,是種奢侈與帶點些許遺憾。遇到黃土水的作品喚起台中美術館的初遇~(如果我沒弄混的話)

激情心靈:17位台、日新世代藝術家錄像展 1A~1B
上次看雙年展就對錄像頻頻的展出有點生膩,這次的展覽卻另有一番感覺。許是比較生活化(?)、有趣(?),還是只是純粹因為人少,不用站著看完大多數的作品?搭配光影的設計,雖是小品還是很細緻。硬要挑剔的話,展場的影體設備出錯的比例有點高。影像播放一出問題,該作品能吸引人的地方就沒了,有點可惜。

2008臺北美術獎 地下室D~E
比賽得獎作品的展出,但可能是連續看過多場展覽,與現場幾樣作品有展出時間上的現制,草草帶過。對於可以與觀眾互動的裝置,要是少了仔細的說明,或現場人員的從旁協助,原有的魅力就大幅下降了,很可惜。

註:是的,北美館週六開放至pm20:30,pm5:30後可免購票入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