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吻兩下打兩槍
不是小勞勃道尼的粉絲,但要說是為了他來看本片也不為過,看完卻反而對方基墨有好感-之前屢屢在第四台瞥到他主演的片子都是快速轉過,但他真把這個同志偵探演得格外生動。幾場"利用"同志身分而將危機變成轉機的靈活,很難不喜歡這樣的偵探。也愛極片中的推理過程與打破第四面牆的自嘲旁白。
 
第四部-輝煌年代
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熱血運動片,(事實上也的確是),但加上片末的大轉折,讓原本單純的運動場也變得不單純。 且導演的運鏡方式,連不是足球迷的自己都隨著每次射門緊張,跟著比賽結果七上八下,導演功力可見一斑。
 
做為生平第一部觀賞的馬來西亞電影,最意外的是當地類似新加坡(來自電影印象)般的多語言:廣東,閩南,英文,馬來西亞話紛雜。現實生活裡因為語言的壁壘分明,卻也曾經不分你我地追求同一目標,一同努力。藉由電影讓不同語言的族群再次重聚,能否再次點燃各人對國家的認同與合力,導演的願景很大,也許正好能借為台灣人民對未來的目標。
 
第五部-銀翼殺手
做為近午夜的最後一部,可說是考驗意志力與體力的一刻-的確在最後幾段失神。電影畫面的圖像語言與音樂氣氛不因年代而顯出落差,少見如此純論科幻情節的科幻片了。可惜因精神不濟,只對華人街(日本街?)景不時出現的漢字覺得意外,其他不論是警察飛車、反光瞳孔、柱狀爬升的電梯等影像,都在其他電影視曾相似,晚看經典片的缺點就在此。而導演借用一名特殊的女複製人,反應了片中倚重的人性測試,與隨之而來的翻天覆地;機器人/人類、造物者/被造之物兩者間的對立也是電影常出現的題材。
 
完成四分之一,還有十五部。
arrow
arrow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