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tych_04
金馬奇幻影展又開始了,今年照慣例(?)拖到最後一天去買票,不意外地熱門票券早就搶購一空,但沒想到這部還有位子,在快馬票要結束前排了十部,分散在幾天裡。本來早上有排兇惡,沒想到該場售完(另外買了別場次),本片遂成為金馬影展的第一部。可喜可賀~

會看這部片當然是衝著導演羅伯勒帕吉,對他的認識是在之前看他的舞台劇作品『安徒生計畫』,早早買了票並在開演前去聽了他的介紹催票會,雖然有些被提早爆雷的缺憾,但他的舞台劇張力與手法的確驚人。之前錯過長達八小時的舞台版本,既然導演有拍電影的節錄板(這不是他第一次把舞台劇搬成電影作品),自然沒有理由該再次錯過。

本片對音樂影像的結合,畫面處理的到位,還有含蓄地催淚技巧留下印象。而最令人喜歡的,當然是對片中三人的深刻描寫,人物塑造的全面又片段,幾個衝突也處理的恰到好處,特愛的除了第一段米雪爾的大爆炸外,當屬最後瑪麗在錄音室裡重新找回父親聲音的一刻。
fx_ftfr43106926_0001
第一段米雪爾的故事,從一開始離開精神病院時就讓對影片上這兩個女人的關係好奇,無從得知她發生了什麼事得住進這裡療養,隨著劇情推演猜測是喪女之痛?或者與小孩有關的傷痛導致落入這樣的境界,但導演不肯說清楚(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其他兩位主角上),對她的過往人生只好留白。但這樣的歷史空白,卻不礙人物的個性豎立,書店復職表現的讓人眼睛一亮,甚至在詩歌分享會上,看出她的堅強與脆弱。無從得知她的過去,但傷痛後的當下還是讓人刻骨銘心。fx_ftfr43106926_0003
第二段湯瑪斯算是一開始讓人眼睛一亮,結尾也收得漂亮的串場人物。但相較姊妹兩人間的互動不時觸動到自己,對唯一男角的關注反而少之又少(甚至觀影相隔不到十二小時,早已忘記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有故事嗎?),唯二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都各自與姊妹兩人有關,不管是發飆的妹妹,還是高歌奪目的姐姐,湯瑪斯成功拉起姊妹兩人故事的相聯性,自己的存在感卻薄弱許多-嚴格說起來,他前妻在家指導的清唱女學生,其歌聲還比較讓人印象深刻。

相較兩姊妹各自代表的音樂(聲音)與文字(音律),他所代表的繪畫(圖像),本就只能做靜態的畫面呈現,相對弱勢了不少(但兩次繪畫的形變沿伸都很有意思)。非戰之罪。

fx_ftfr43106926_0004

第三段瑪麗,放在最後卻是讓人最易落淚的一段。看前頭對妹妹的照料,很容易有她的人生一帆風順的錯覺(加上沒在湯瑪斯的段落認出她的存在),誰想到每個人皆有自己的人生要面對。手術後,乍看獲得另外一半,也重拾說話的能力,卻沒料想失去童年時的回憶,特別是有關爸爸聲音的記憶。對前歌手現任配音員的她,跟妹妹在車站分離前的對話,不知情的米雪爾輕描淡寫且狐疑的回答她的提問,爸爸的聲音我當然記得,一切理所當然,卻不意對瑪麗是出乎意料的難堪。於是她先是找讀唇語的專家幫她解讀童年沒有聲音的錄影帶,卻沒想到能解讀的,只是多年前留下的平凡乏味的生活對話,一點也不如預期的特別。「但這就是人生啊」。棄而不捨的轉為找人幫幼年的錄影帶配音,卻屢試屢不合適。說到底,父親的聲音一直藏在瑪麗的聲音裡,錄音室裡不忍見她失望的錄音人員,互看了一眼,幫她在自己的聲音裡重新找回失落的配音。

三人乍看各有缺陷不足的生活,至此有了新的快樂收尾。文學、婚姻與回憶,先前的陰霾似乎由此多了容人喘息的空間。三個角色各有所長,儘管身處在現實裡不由自己的事物很多,但文學藝術與音樂能帶給人的又豈止是表面上的如數家珍?呈現在外的擅長,倒不如與自己內心的撞擊連結才更顯得可貴。

眾聲喧嘩,人皆寂寞卻不孤獨。

以下預告完全收錄以上提及的故事片段節錄,但最好是看完全片才知分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眾聲喧嘩 金馬奇幻影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nmj 的頭像
    unmj

    生活的每一天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