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ook.jpg (圖片出自博客來)

連著兩篇寫閱讀心得的文章,實屬難得。但要說會去看這本是為著前一篇提及的書,可一點也不為過。

是的,因為『在德黑蘭讀羅莉塔』一書中,大篇幅描述對『大亨小傳』審判的狀況,讓人對眾人共同讀完一本書,進而討論分享心得的事情,心生嚮往。身旁雖然不乏愛看書的朋友,但多是你看完、我看完再各自推薦彼此去看的先後讀完,很難在同一時空對書的浸淫後,分享感想。不是我就是對方早已陷入遺忘的窘境,而無法同步輸出,或僅能簡單幾句帶過。也因能互通有無的朋友,往往也代表彼此喜好相同,觀念看法一致。而解決這樣處境的方法就是加入讀書會~第一本書正是台灣女性作家的作品。

不知該稱它是小說集還是散文集,但裡面數篇通是從女性角度切入的記事。不管是墮胎、現任女友與前任女友的對話、幾場童年愛戀講述、親情,清一色少了男性的聲音。也因此未開始讀書會前,暗自好奇其他男生的感想為何。事實證明,台灣小說不分男女,因在地優勢,還是能在背景時代事件的描述,各自找到共鳴之處。裡面幾各場景、文字描述,幾乎寫活了自己曾有的念頭,卻又過份清晰可見到想太多的極致。

套句讀書會成員的說法:「就好像一刀下去,將裡面的暗瘡逼出,十足痛快深刻,但卻少了縫合。僅血淋淋的剖開呈現。」(我承認,這番文字與原句有出入,因為我沒認真做筆記習慣。)

除了書中的文字情節可供討論,其他旁生出的問題也很有意思。例如,我就對第一篇墮胎者兩次意外懷孕,墮胎的再發生不解。因為字裡行間有著她對第一胎的不捨,哪為何還會再發生第二次?有人說這是主宰自己身體的表現,從第一次的猶豫到第二次的果斷,表示她從第一次墮胎後獲得經驗。但看在我眼中只覺得,怎能一邊講述對墮胎胎兒的後悔,又一邊讓同樣狀況再次發生?現場討論後我自以為我想通了。但散會後,信步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另一種說法,豁然開朗。

也許,書中女生所謂的不捨(愛)逝去的胎兒,比起愛自己,實在尚稱不足。所以無法在事發當時清楚的做好防範措施(註),也無法在事後做其他補救。所以愛地球、愛其他生物都比不上愛自己來的多時,殘害地球生態、虐待其他生命,來得簡單容易多。也難怪真愛、親情動人,因為能有機會把(愛)自己放在其他事物之後(繼續岔題很大的亂想)。

同時更不由得想到台灣的性教育真的很不足。女生在高喊性自主、享受高潮時,也得想想怎麼避免出現意外中的生命,將扼殺別人生命的機會降到最低(也不會傷身啊~)。


註:其實書中沒提,第二次發生時,做的當下到底有怎樣的狀況,造成沒有防範;或是有防範但出了意外。只是輕描淡寫對認識不夠久有好感的男生,上床後就有了。自己對書中腳色這麼認真是為何?連虛構人物都難逃我嚴待人的要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